苏东坡传 在线阅读 林语堂 TXT免费下载 王安石,苏东坡,子由

时间:2018-09-14 11:25 /仙侠奇缘 / 编辑:木易
火爆新书《苏东坡传》由林语堂倾心创作的一本文学、其他、名人传记风格的小说,主角苏东坡,子由,王安石,内容主要讲述:我认为对此案件的判断,完全要看我们对苏东坡的批评朝政如何解释。张方平和范镇正设法营救苏东坡,总括起来,他认为坦诚的批评与恶意的中伤显然有别。我们今天不能不认为那...

苏东坡传

推荐指数:10分

阅读指数:10分

更新时间:11-04 07:35:37

《苏东坡传》在线阅读

《苏东坡传》章节

我认为对此案件的判断,完全要看我们对苏东坡的批评朝政如何解释。张方平和范镇正设法营救苏东坡,总括起来,他认为坦诚的批评与恶意的中伤显然有别。我们今天不能不认为那些诗是坦诚的批评,而御史们则认为是对朝廷和皇帝恶意的中伤。张方平指出,诗经是由孔子删订的,但是其中有很多对当时当政者的讽,而且邦有,则坦诚的批评完全法。在另一方面,倘若我们能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,相信那些御史是由义愤而发,是镇哎的君王受而弹劾,这也是一种看法。

禀在表章中说:“臣伏见知湖州苏轼近谢上表,有讥切时事之言。流俗龛然,争相传诵,忠义之士无不愤惋。陛下自新美法度以来,异论之人固不为少……然包藏祸心,怨望其上,讪谩骂而无人臣之节者,未有如轼也。应所言,无一不以讥诗为主。……陛下躬履德,立政造士,以幸天下世,可谓尧舜之用心矣。轼在此时以苟得之虚名、无用之曲学,官为省郎,职在文馆。臣独不知陛下何负于天下与轼辈,而轼敢为悻慢无所畏忌以至如是。且人所立者、以有义而无逃于天地之间者,莫如君臣。轼之所为忍出于此,其能知有君臣之义乎?为人臣者苟能充无义之心往之以为利,则其恶无所不至矣……轼万不足以谢圣时,岂特在不赧不有而已。伏望陛下付拭有司论如大不恭,以戒天下之为人臣子者。不胜忠愤恳切之至。”

另一御史的弹劾表里,完全是强词夺理的指责。在苏东坡到湖州上任途中,曾为张氏园写了一篇记。在此一篇文章里,苏东坡说:“古之君子不必仕,不必不仕。必仕则忘其,必不仕则忘其君。”这是孟子对孔夫子参政度的概要结语。那位御史在他忠君报国的热情之下,极想劝皇帝相信苏轼正倡说异端,实在大逆不,他说:“天下之人,仕与不仕,不敢忘其君。而独苏轼有不仕则忘其君之意,是废为臣之尔。”

李定举了四项理由说明为什么应当处苏东坡刑。在奏章面序言中,他说:“苏轼初无学术,滥得时名,偶中异科,途叨儒馆。”他又接着说苏东坡急于获得高位,在心中不之下,乃讥讪权要。其当杀理由之一是,皇帝对他宽容已久,冀其改过自新,但是苏东坡拒不从命。另一个当杀的理由是,虽然苏东坡所写诗之荒谬薄,但对全国影响甚大。“臣叨预执法,职在纠,罪有不容,岂敢苟止?伏望陛下断自天衷,特行典宪,非特沮乖之气,抑亦奋忠良之心,好恶既明,风俗自革。”

审问在八月二十开始,被告自称年四十四岁(按西方计算法为四十二岁),然叙述世系、籍贯、科举考中的年月,再叙历任的官职。又把由他推荐为官的列出姓名,因为大臣为国家举荐人才充任公职之贤与不贤,与其本人之贤德大有关系,自然甚属重要。据说,他自为官始,曾有两次记过记录。一次是他任职凤翔为通判时,因与上官不和而未出席秋季官方仪典,被罚钢八斤。另一次是在杭州任内,因小吏挪用公款,他未报呈,也被罚铜八斤。“此外,别无不良记录。”

最初,苏东坡承认他游杭州附近村庄时所作的那首诗,对农民食无盐、青苗贷款之弊端,曾出怨言,以及弹劾表章中之其它若情节。他想不起曾写过其它与时政有关的诗文。有好几天内,他否认给朋友写过讽诗,一直声称无罪。至于何者应视为毁谤朝廷,何者不应视为毁谤朝廷,颇难断言。还有,何者构成“毁谤”,亦复如此。但是在八月十三,他决定罪。他承认曾写讽诗讥当政,且与朋友以此等诗互相投寄。不过他“并未隐瞒”,至于内容如何,解释容有不同而已。在审讯期间,他奉命在下列一供词上签字:“入馆多年,未甚叉蝴,兼朝廷用人多是少年,所见与轼不同,以此撰作诗赋文字讥讽。意图众人传看,以轼所言为当。”苏东坡的朋友当中,有三十九人受到牵连,有一百多首诗在审问时呈阅,每一首都由作者自行解释。因为苏轼措词精炼,用典甚多,幸而有此审问记录,我们得见作者自己对好多文句的阐述分析。只有读者完全了解那些典故,才能把文内的义。我读诗一向对那类诗避而不观,因为那些隐喻、史实,都需要单独解释,读来甚,作者自己卖学问,为读者加重负担,殊为无谓。其实这样炫耀也并不困难,因为数百年来,苏诗的评注家一直忙着在历史和唐诗里发掘苏诗用典的出处。

对苏东坡的指控,有的十分牵强。最有趣的指控中,有一条是写两株老柏的七律。诗里说柏树“到九泉无曲处,世间惟有蛰龙知。”这两句诗认为是对皇帝大不敬,因为龙是皇帝的象征,而今皇帝正在位,作者应当说有龙在天,不应当说在九泉地下。另外还有一首牡丹诗,在诗内作者叹造物之巧,能创造出牡丹种类如此之繁多。御史解释此诗为讽新当政者能制定如此多之种种捐税。《赋》的序言里曾提到吃妃的苦种籽,御史认为作者是在直接讽全境百姓的贫穷,其是指朝廷对官吏薪俸的微薄。“生而盲者不识”是讽科举考生的陋无知,讽考生不通儒学,只知王安石在《三经新义》里对经书的注释。

苏东坡在对方大部分指控上,都坦承认在诗中批评新政,自然有愤怒之、失望之声,足以表明自己对当的苛酷批评,罪有应得。

在给朋友驸马王诜的若首诗里, 有一行诗是坐听“鞭答不呼。 ”又说,“救荒无术归亡通”。他也提到“虎难”,是为政贪婪的象征。在给朋友李常的诗里,他确是说在密州“洒涕循城拾弃孩。”那些男尸、女尸、婴尸都饿于路也,当时确是“为郡鲜欢”。关于他给朋友孙觉的诗里,有一行说二人相约不谈政治,是真在一次宴席上约定,谁谈政治,罚酒一杯。在给曾巩的一首诗里(曾巩官位不高,但是一代古文大家人他说厌恶那些“股耳如惆蝉”的小政客。在他给张方平的诗里,他把朝廷比为“荒林惆蛰”和“废沼蛙蝈”,又说自己“遂掩两耳”。在给范镇的诗里,他直言“小人”,我们也知在给周郎的诗里,他把当权者暗比做“夜果”。在写杭州观时,他说东海若知君王意,“应斥卤桑田”。

在他一个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,他写了两首诗给他,把那诗仔看一下,也颇有趣。并且可以了解官吏的愤怒,也可略知苏诗字里行间的义。若按字面译成英文而不加注释,毫无意义可言。其中一首说:

敢向清时怨不容,直嗟吾与君东,

坐谈足使淮南惧,归向方知冀北空,

独鹤不须惊夜旦,群未可辨雌雄。

苏东坡承认他很佩这位朋友,所以用孔子的不怨不容这种说法把他比孔子。第二行指东汉大经学家派子东行的典故。第三行指西汉萧何以智勇在朝收平淮南王之于无形。第六行指良马出于冀北,又而指韩愈马说中的伯乐过冀北之,而冀北骏马遂空一事,亦指朝已无真才贤士。第五行指鹤立群,亦即贤人与小人之比,隐之义即在朝之庸庸碌碌者,皆鸭之辈,于是午夜鸣非鹤莫属。最一行更易令人致怒,因为诗经上有两厅‘俱曰予圣,谁识之雌雄?”等于说朝廷上只有一群乌鸦,好难辨。

他给那位朋友的第二首讽诗如下:

仁义大捷径,诗书一旅亭。

相夸缓若若,犹诵麦青青。

腐鼠何劳吓,高鸿本自冥。

颠狂不用唤,酒尽渐须醒。

这首诗的三行指的是虚伪的读书人侈谈仁义,实则以此为取功名富贵的阶梯,并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。“麦青青”一典,按苏东坡的意思,是由庄子论追利禄官爵的人而来,那些人一生迷恋官爵,埋葬时有珍珠,但是他们的坟墓早晚会夷为青青的麦田。第四行包另一个庄子上的典故。楚王愿以高位请庄子去做官,庄子谢绝,并且告诉国王的使者一个故事:有一个专吃腐的乌鸦,找到了一个腐败的老鼠,正在一棵树上大享其美味,这时一只仙鹤赶巧从旁飞过,乌鸦以为仙鹤来抢它的美味,就发出尖的声音想把仙鹤吓走,但是仙鹤高飞到云中去了。这个故事的义,就是苏东坡对小人的争权争位不屑一顾。

我有一种想法,我觉得苏东坡会以为因写诗而被捕、受审为有趣,他一定以在法上讲解文学上的典故为乐事。

当时大家信苏东坡对朝廷至为不敬,他曾把当政者比为呜蛙,比为呜蝉,比为夜袅, 比为吃腐鼠的乌鸦, 比为场中的鸭。最使人不能忍受的是骂他们为“沐猴而冠”,不是人而装人。总之,苏东坡是看不起禀、李定那等人,那么禀、李定为什么要对苏东坡有好呢?

审问终结,大概是十月初,证据呈给皇帝。牵连的人很多,其是驸马王诜,在审问时牵到他,因为他曾和苏东坡换过各种礼物赠品。皇帝下令凡与苏东坡换过诗文的人,都得把手中的诗文呈上备查。

仁宗的皇,她一向支持苏东坡,这时染病而。她鼻谦曾对皇帝说:“我记得苏东坡兄二人中士时,先帝很高兴,曾对家人说,他那天为子孙物到两个宰相之才。现在我听说苏东坡因为写诗正受审问。这都是小人跟他做对。他们没法子在他的政绩上找毛病,现在想由他的诗入他于罪。这样控告他不也太无谓了吗?我是不中用了,你可别冤屈好人,老天爷是不容的。”这些话实际上等于遗言。

在十月十三,御史们将案子做了个提要,呈给皇帝御览。由于太之丧,案子拖延了些子。苏东坡在狱中等待案子的结果和自己的命运吉凶之际,发生了一件神秘的事情。

数年之,苏东坡告诉朋友说:“审问完毕之,一天晚上,暮鼓已然敲过,我正要觉,忽然看一个人走我的屋子。一句话也没说,他往地上扔下一个小箱子做枕头,躺在地上就了。我以为他是个犯,不去管他,我自己躺下也了。大概四更时分,我觉得有人推我的头,那个人向我说:“恭喜!恭喜!”我翻过子问他什么意思。他说:“安心,别发愁。”说完带着小箱子又神秘的走了。

“事情是这样,我刚受弹劾时,禀和另外几个人,想尽方法劝皇帝杀我,可是皇帝本无杀我之意,所以暗中派宫中一个太监到监狱里去观察我。那个人到了我的屋子之,我就着了,而且鼻息如雷。他回去立即回奏皇帝说我得很沉,很安静。皇帝就对侍臣说:‘我知苏东坡于心无愧!’这就是来我被宽恕贬谪到黄州的缘故。”

遇有国丧,国家总要大赦,所以依照法律和风俗,苏东坡是应当获赦的。那些御史本打算把反对派乘此机会一网打尽,如今倘若一大赦,他们的心血岂不完全费!李定和禀十分忧闷。这时,李定奏上一本,对可能乎赦罪的那些犯人,请一律不得赦免。禀并而奏请将司马光、范镇、张方平、李常和苏东坡另外的五个朋友,一律处

副相王挂在诸御史的促之下,一天突然向皇帝说:“苏轼内心有谋反之意。”

皇帝大意外,回答说:“他容有其他过错,他决无谋反之意,你为何这么说?”

王挂于是提起在苏东坡的柏树诗里说龙在九泉一事,那义是将来某人命定要成天子,要自暗中出现,此人出寒微。但是皇帝只说:“你不能这样看诗。他哦的是柏树,与我何?”

王挂于是沉默无言。章,当时还是苏东坡的朋友,为苏东坡向皇帝辩解说,龙不仅是天子的象征,也可以指大臣,于是从文学上引出例句,用以支持自己的理论。

苏东坡的朋友呈上的证物都审查完毕,皇帝指定自己近人重行查阅。据御史的案子提要,此种毁谤朝廷要判流放,或是两年劳役,在苏东坡这样的案子,比较严重,应当是削官两极。自法律上看,理当如此。因案情重大,尚待皇帝自决定。

在十一月二十九,使禀、李定大失所望,宫廷官员发出了圣谕,把苏东坡贬往黄州,官位降低,充团练副使,但不准擅离该地区,并无权签署公文。

在受到牵连的人之中,三个人受的处罚较重。驸马王诜因泄机密与苏东坡,并时常与他换礼物,并且为皇,竟不能将此等毁谤朝廷的诗文早绦尉出,削除一切官爵。第二个是王巩,他并没从苏东坡手中得到什么毁谤诗,他显然是无辜受累,也许是为了私人仇恨的缘故,御史们要处置他。随几年,苏东坡不断提起王巩固他受累。我们知王巩的奢侈生活习惯,这次发到遥远的西北去,子是够他消受的。

第三个是于由。他曾奏请朝廷赦免兄,自己愿纳还一切官位为兄赎罪。在证据上看,子由并不曾被控收到什么严重的毁谤诗,但是因为家关系,他遭受降职的处分,调到高安,离兄被拘留的黄州约有一百六十里,任骛州酒监。

其他人,张方平与其他大官都是罚铜三十斤,司马光和范镇和苏东坡的十八个别的朋友,都各罚铜二十斤。

在旧年除夕,苏东坡被释出狱,在监中共度过四个月又二十天。出了东城街北面的监狱大门,他了一会儿,用鼻子嗅了嗅空气,觉到微风吹到脸上的乐,在喜鹊吱喳啼声中,看见行人在街上骑马而过。

他真是积习难改,当天他又写了两首诗。诗里说:“却对酒杯浑似梦,试拈诗笔已如神。”一首诗是:

平生文字为吾累,此去声名不厌低。

塞上纵归他马,城东不斗少年

他又诗如涌泉了。即在这两首诗里,至少有两句,若由那些御史仔检查起来,他又犯了对帝王大不敬之罪。塞翁失马还罢了,因为以失马表示并非恶运,重新寻获也并非即是好运,换言之,人总不知何者为好运,何者为恶运的。但是“少年”则指的是贾昌。贾昌老年时,他告诉人他在少年时曾因斗而获得唐天子的宠,而任宫廷的臣和伶人,这一点仍可引申而指朝廷当政那批小人,是宫廷中的臣和优伶, 又是诽谤。 另有一行里他自称“窃禄”,意为自己无才为官。但是“窃禄”一词却是从三国时一位大儒给曹的一封信中摘下来的,而曹普通认为是一大臣、一霸主。写完这首诗,苏东坡掷笔笑:“我真是不可救药!”

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

苏东坡由现在起,由情所迫,要一而为农夫,由气质和自然的好所促使,要成一个隐士。社会,文化,学问,读历史的训,外在的本分责任,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。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,此人的本相呈现于你之了。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,那他就犹如在中的海豹。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,只能算是半个海豹。苏东坡最可,是在他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。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、手扶犁耙、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——倘若他也能作好诗,击牛角而咏。他偶尔喝醉,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。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——也许造物主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。

在元丰三年(一0八0)正月初一,苏东坡已和子迈离开京都,启程往幽居之地黄州,迈当时已经二十一岁。苏东坡是走最近的陆路赶往的,他把家眷留下由堤堤子由照顾,随再去。贫穷的子由要带着自己的一大家人——七女、三男、两个女婿,再加上格格的眷属,往新任所高安,在九江南部数百里之遥。酒监的职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,只相当于官营的一个酒馆经理而已。坐船走了几个月,子由到了九江,把家眷留在那儿等候他,自己带着格格的家眷和朝云,还有两个孩子,顺江上行往东坡的处所去。东坡是二月初一到的黄州,家眷是五月二十九到的。

黄州是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,在汉下面约六十里地。在等待家眷之时,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,这个小寺院坐落在林木茂密的山坡上,离江边还有一段路。他和僧人一同吃饭,午饭与晚饭,总是在一棵山植树下散步,关于这种情形,他写了些极其可的诗。不久,有了不少的朋友。徐太守热诚相待,常以酒宴相邀。江对面,武昌(不是今的武昌)的朱太守也常酒食给他。在雨天,东坡到很迟才起床,近黄昏时,散步很久,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,在庙宇、私人园、树掩蔽的溪流等处,探胜寻幽。在别的子,有时朋友来访,则一同到江两岸的山里游。那一带是丘陵起伏林木茂盛之区,乡风光如画。南岸有攀山,耸立于湖溪错的平原上。

苏东坡幸而里逃生,至少是个惊心魄的经验,他开始思人生的意义。在六月他写的别诗里,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,又如旋风中的羽毛。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,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。他转向了宗。在他写的《安国寺记》里他说:

“余二月至黄舍。馆定,食稍给,闭门却扫,收召魄。退伏思念,所以自新之方。反观从来举意作,皆不中,非独今之所以得罪也。新其一,恐失其二;触类而之,有不可胜悔者。于是唱然叹曰:‘不足以御气,不足以胜习,不锄其本而耘其末,今虽改之,必复作。差归诚佛僧,一洗之。’得城南精舍,曰安国寺,有茂林修竹、破池亭谢。间一二辄往焚默坐,自省察,则物我相忘,心皆空,罪始所生而不可得。一念清净,染污自落;表里像然,无所附丽。私窃乐之。”

与他宗思想相反的一股量,就是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。他的儒家思想,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。诚然,人可以在宗之中寻取到安静,但是,倘若佛思想若是正确,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,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,这样人类就非灭绝不可,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!所以,在佛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,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,而儒家是现实的思想,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,于是两种思想之间有冲突。所谓解脱一事,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,使基层的人附属于高层的人,听其支而已。一个人若能凭理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,他就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。

比方说,在社会上有对抗恶一事。理学家朱熹批评苏东坡出狱写的两首诗,说其中没有克己与自新之意。那两首诗,如所见,似乎还是以老苏东坡的本未改。问题是,他是否有意改过向善?他是否有意要三缄其,国事有错误也绝不批评吗?对不太密的朋友,他是一个回答法;对最好的朋友,他是另一个回答法。

(17 / 29)
苏东坡传

苏东坡传

作者:林语堂 类型:仙侠奇缘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